您现在的位置是: 首页 > 常见故障 常见故障
增城美的维修部_增城美的维修点
tamoadmin 2024-08-03 人已围观
简介1.厚街的历史变迁2.增城荔枝的特色?[增城八景]1[小楼仙源]何仙姑家庙,位于距离增城荔城镇9公里的小楼镇,又称何素女故居。该庙始建于唐大历年间,明万历十八年(1590年)重修并建亭立碑为记。清咸丰八年(1858)重修,家庙正堂供奉樟木雕塑的何仙姑像,左边墙壁有一幅八仙浮雕,右侧有一口天花井,名“仙姑井”。仙姑井口径1米,深10多米,水质纯净甘甜。[仙源奇景]仙姑家庙后面有座山,名“观音山”。山
1.厚街的历史变迁
2.增城荔枝的特色?
[增城八景]
1
[小楼仙源]何仙姑家庙,位于距离增城荔城镇9公里的小楼镇,又称何素女故居。该庙始建于唐大历年间,明万历十八年(1590年)重修并建亭立碑为记。清咸丰八年(1858)重修,家庙正堂供奉樟木雕塑的何仙姑像,左边墙壁有一幅八仙浮雕,右侧有一口天花井,名“仙姑井”。仙姑井口径1米,深10多米,水质纯净甘甜。
[仙源奇景]仙姑家庙后面有座山,名“观音山”。山上有一洞,名“黄岩洞”,又名“仙人洞”。登山游洞,可饱览四周田园景色。较为奇特的是庙正堂右侧的瓦脊上,不知从何时起,生长着一棵桃树。这株桃树,根部没有泥土,只靠瓦上积聚的一些尘灰生长,而且从来没有人给它浇水、施肥,今树干直径约3厘米,树高1米,树冠覆盖4平方米。近10多年来,每年均开花结果,多则10多个,少则5-6个,人们称其为“仙桃”。
[何仙姑]原名何素女,增城小楼镇仙桂村人。生于唐开耀年间(681-682)。传说她因不满父母包办其婚事而投井自尽,但不见尸体,只见其在井边遗下一双鞋。不日,有道士从罗浮山来增城告诉其父母,说素女已得道成仙。素女成仙之事从增城传至广州,广州刺史上奏朝廷,当朝皇帝即赐颁“朝霞衣”一套,并刻碑为记(此碑至今尚存)。后人为纪念何素女,又在其故居遗址建“何仙姑家庙”。何仙姑得道成仙后,何氏乡亲便建庙世代奉祀她。庙不大,香火却很旺,海内外善信都不远万里来此进香。
[盘龙古藤]仙姑家庙以北400米,有株巨大的古藤,当地人称为“仙藤”,因其形状似翻滚飞腾的巨龙,人们又美其名为“盘龙古藤”。据林业专家考察,古藤属蝶花科,学名“白花鱼藤”,是我国稀有的植物。藤龄已有千年以上。古藤主干直径80厘米,延伸跨度30多米,覆盖面积400多平方米。它拔地而起,攀附着一棵老榕,互相拥抱、依偎,犹如巨龙戏凤,叹为观止。
2
古海遗踪]位于新塘口岸码头附近的一座小山丘上,是古代海陆变迁所形成的一座岩洞,为增城新八景之一,名为“古海遗踪”。该地区在古代是海滩地带,几经沧桑,形成冲积平原,原海中岛屿(今海蚀洞所在的小山丘)上的岩石留下许多被海浪冲刷的痕迹,其中一处岩石被冲刷成一个隧洞,学名为“海蚀洞”(当地人称“石巷”)。该洞长20米,阔与高约为2.5米,可容纳百多人,洞顶有狭长的裂缝,能窥望天空。这是迄今已知的我国大陆沿海最大的一个海蚀洞,它形成于距今约7000多万年前的晚白垩纪红色沙岩、砾岩组成的山丘中,是重要的海陆变迁证据,具有较高的科学、历史研究价值。与海蚀洞洞门连接的是一隅比洞口更高更大的石岩,岩下有石台,犹如神殿,人们便用这一天然殿台建一寺庙,名“倚岩寺”(又称“天后宫”)。寺与洞相连又相通,游人出入其间,别有一番情趣。寺后山丘上还有一亭,名“翼亭”。登亭骋目,浩瀚的东江平原的景观尽收眼底。
3
[高滩热水]位于增城派潭镇,巍峨的石子岭下、群山环抱之中。共有大小五口温泉井,终年喷出温泉,连队成一线。温泉单井日涌水量超过1000吨,温度高达80多度,经专家鉴定,水中含有硫化氢及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、具有活性作用的微量元素,具有较高的医疗价值,对皮肤病、风湿性关节炎、妇科等多种疾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。
[高滩温泉旅游区]高滩温泉旅游区恰好又在广东省著名的自然保护区南昆山的南麓。它周围的环境也是一派清馨和神奇:北面的大封门水库,湖面宽广,碧波荡漾;南面的石狮岭,象瑞狮喜舞;西边的瀑布从悬崖飞泻深谷;东边的牛牯蟑,是增城的第一高峰,常年云雾绕绕,奇峰陡峭。四周景色与温泉的人造景观,融为一体。现在,高滩温泉旅游区已变成集治疗、保健、旅游、住宿饮食和休闲于一体的多元化的仙境桃源。
4
[正果佛岩]正果佛爷寺,位于增城荔城镇东北17公里的正果镇,又名宾佛寺,俗称牛仔佛。建于南宋庆元三年(11)。明、清两代重修。佛寺依山而建,建筑面积750平方米,是一座三间三进、抬梁式、硬山顶,歇山顶并兼的古建筑物。前为山门、天王殿;中为大雄宝殿;后为宾公佛主殿。寺内雕梁画栋,木雕、砖雕、浮雕都极具岭南建筑特色;寺外,有一座麻石建成的清朝石牌坊。
5
[百花崖影]百花山庄度村,位于荔城镇西郊3公里的百花林水库。规划面积共27.27平方公里,中心景区面积7.76平方公里。区内山峦簇拥,林木葱茏,溪流淙淙,果荔飘香,增城八景之一的宋代摩崖石刻“百花崖影”点缀其中,具有浓郁的郊野自然风光气息。以体现地方文化内涵为主题,建成仙家文化游览区、佛家文化游览区、森林区、百花园游览区、会议培训区等9个功能区,50多个旅游景点,形成集度、休闲、、、体育、宗教朝拜于一体的旅游度区。百花山庄度村已建成荔枝楼宾馆、豪华别墅、聚英楼宾馆、中国大酒店员工度村,共有客房100多间,可接待200多人。区内配套设施有各类会议室、酒家、歌舞厅夜总会、健身中心、网球场、游泳场、保龄球、高尔夫球练习场、水上乐园等30多项。
6
[凤台览胜]凤凰山原名春岗,位于荔城镇旧城区内。相传,北宋熙宁七年(1074)有一天,一对凤凰在春岗上空盘旋,后又栖息于岗上的树林,半天才离去。人们认为这是吉祥的征兆,便把春岗改名为凤凰山,并建凤凰亭为记。南宋宝太元年(1225),理宗帝御笔亲书“菊坡”二字赐予名臣崔与之(增城人,有住凤凰山),崔逝世后改凤凰亭为菊坡亭。此后,凤凰山更是历代骚人墨客吟诗作赋的游览胜地。民国27年日军侵入增城,凤凰山上的菊坡亭被毁。建国后,增城县人民复建凤凰亭,并多次拨款修葺凤凰山游览景区,增设文化教育设施。今景区内有市工人文化宫、老干部之家、广播电视大学、图书馆、博物馆、青少年宫、歌舞厅、展览室、电视录像室、露天剧场、儿童游乐场等,成为闹市区内的一座文化公园。
[万寿寺]万寿寺原名法空寺,位于增城荔城镇凤凰山南麓,今工人文化宫内。始建年代无考。北宋嘉右年间(1056-1063)法空寺改名为万寿寺,先是供奉如来佛,后又安设宾公佛塑像一起奉祀。元末毁于兵燹。明洪武十八年(1385)重建。清道光二年(1822)又在寺的山门上方镶嵌三块花岗石(每块70X70厘米),镌刻“万寿寺”三个大字。这三块石刻现存于增城博物馆。现仅留存一座比较完整的大雄宝殿,建在寺内一块60厘米高的台基上,正面铺四级台阶。整座大殿为正方形,面阔与进深均为11.8米。该大殿的主要特点是:整座建筑无一钉一铁,用抬梁式木结构和斗拱承托的营造工艺,其梁架拱托穿插,又相互牵引拉抱,形成特别稳固的防震框架网,给人以明快和美的感受。1960年,广东省文化局曾拨款对大殿进行全面修缮。
7
[西园挂绿]位于荔城镇挂绿路挂绿广场内的挂绿园中。增城挂绿是一株迄今已有300多年树龄的荔枝果树,因其种植于古县城西门外,又因其果实外壳有绿色线纹环绕,故称“西园挂绿”。“挂绿”果肉晶莹,风味独特,但产量不多,更显其珍贵,清代已为“增城八景”之一。建国后,县人民把它列为重点保护文物,并配专人管理。在西园一带先后建有挂绿宾馆、挂绿广场等休闲旅游服务设施,古树周围又建有绿地花圃,景色更加宜人。
[挂绿荔枝]为增城独有特优珍稀品种。清初《广东新语》称“挂绿者,红中有绿或在于肩或在于腹”,“爽脆如梨,浆液不见,去壳怀之,三日不变”。崔弼《珍帚编》载“挂绿出增城沙贝,荔枝中第一品也,蒂旁一边突起稍高谓之龙头,一边突起稍低谓之龙尾,熟时红紫相间,一绿线直贯到底,故名”。其正宗为西园挂绿,自清康熙起列为贡品,清宣统《增城县志》称“挂绿一种,近以县城西门外西园一株最为名贵,价值桓十余倍于其他”。该西园古荔树龄已300余年,并以其枝条繁育出第二、三代新树620株,广栽于增城各地。今存者为19年古树枯死时由技术人员抢救由树基部发芽更生出的新树,经培养至今已成为挂果6年的大树。其果实龟列片近于平坦,裂片峰毛尖或稀疏的细而尖的突起,裂纹与缝全线均明显;果肉乳白色,晶莹光鲜,所含水分较少,质地爽脆,有冰糖味,清甜带微香。挂绿肉质特别爽脆,清甜有微香,品质极优,是荔枝最佳品种之一,果实较耐贮藏。但产量较低,核稍大。
[挂绿传说]在众多的荔枝品种当中,增城挂绿,乃是荔枝中之珍品。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:唐朝开耀年间,增城人氏何素女受仙人点化,得道成仙。从此,八仙里就有了个何仙姑。何仙姑常常怀念家乡,尤其是家乡令人陶醉的荔枝佳果。她经常回乡漫步于荔枝园中。一次,她留恋西园荔枝园美景,坐在树上纺织丝带。离开时,把一条绿丝线遗留在树上。绿丝线飘呀飘,绕在荔枝果上,于是荔枝果上都有了一道绿色痕迹。
8
[雁塔长虹]位于增城荔城镇广汕公路雁塔大桥北面的豸山之巅,明万历二年(1574)邑人胡庭兰(进士)创建。雁塔建筑设计周密精巧,全用红石砌成。塔高32米,外观7层,内分3层,塔身呈八角形。每层均有窗口,并有平座,登塔可远眺八方景物。现雁塔所在的豸山已建成雁塔公园,修建有沿山公路和亭台楼阁。游人登山或登塔,均能尽览荔城四周风光。1991年评定为增城新八景之一。
厚街的历史变迁
驾车路线:全程约92.8公里
起点:沙浦商业街
1.从起点向正北方向出发,行驶50米,左转进入瑶市路
2.沿瑶市路行驶90米,右转
3.行驶70米,左转进入雅瑶大道
4.沿雅瑶大道行驶110米,直行进入白石路
5.沿白石路行驶1.4公里,直行进入石新路
6.沿石新路行驶910米,右前方转弯上匝道
7.沿匝道行驶840米,直行进入广园快速路
8.沿广园快速路行驶14.8公里,过笔村立交,朝广州绕城高速/京港澳高速/广澳高速/广州南站方向,稍向右转进入笔村立交
9.沿笔村立交行驶1.3公里,过笔村立交,直行进入广州绕城高速
10.沿广州绕城高速行驶12.7公里,在金山大道/南村/佛山/番禺大道出口,稍向右转进入广明高速
11.沿广明高速行驶9.0公里,在新光快速路/广州长隆/番禺大道/市桥出口,稍向右转上匝道
12.沿匝道行驶670米,直行进入金山大道西
13.沿金山大道西行驶3.9公里,直行进入钟屏岔道
14.沿钟屏岔道行驶3.7公里,稍向左转进入京珠线
15.沿京珠线行驶3.9公里,直行进入京珠线
16.沿京珠线行驶1.1公里,直行进入京珠线
17.沿京珠线行驶140米,在第2个出口,朝大良/中山/珠海方向,直行进入京珠线
18.沿京珠线行驶1.1公里,直行进入京珠线
19.沿京珠线行驶80米,在第2个出口,朝北滘/中山/珠海/北滘医院方向,左前方转弯进入京珠线
20.沿京珠线行驶2.0公里,右前方转弯
21.行驶350米,直行进入美的大道
22.沿美的大道行驶1.2公里,左转进入火炬路
23.沿火炬路行驶930米,右转进入林上北路
24.沿林上北路行驶2.2公里,直行进入三荷线
25.沿三荷线行驶130米,过右侧的华鸿百货约240米后,直行进入工业区北区一路东
26.沿工业区北区一路东行驶350米,直行进入三荷线
27.沿三荷线行驶130米,右前方转弯进入林上路
28.沿林上路行驶990米,直行进入荷岳路
29.沿荷岳路行驶7.3公里,直行进入荷岳路
30.沿荷岳路行驶90米,在第4个出口,朝S363/新马路/三乐路方向,左转进入三荷线
31.沿三荷线行驶140米,直行进入新桂路
32.沿新桂路行驶440米,过左侧的德富商务中心约170米后,右转进入乐从大道
33.沿乐从大道行驶4.8公里,直行进入吉利大道东
34.沿吉利大道东行驶990米,直行进入吉利大道西
35.沿吉利大道西行驶5.8公里,直行进入环山大道
36.沿环山大道行驶3.8公里,稍向右转进入X510
37.沿X510行驶450米,直行进入环山大道
38.沿环山大道行驶450米,右转进入登山大道
39.沿登山大道行驶880米,左前方转弯
40.行驶100米,右前方转弯
41.行驶160米,左转
42.行驶340米,左后方转弯
43.行驶280米,右前方转弯
44.行驶120米,右前方转弯
45.行驶1.3公里,右前方转弯
46.行驶100米,左前方转弯
47.行驶100米,右前方转弯
48.行驶130米,左前方转弯
49.行驶250米,到达终点(在道路右侧)
终点:湛子洞
增城荔枝的特色?
1.东莞的历史与变化
历史背景
东莞历史源远流长。据历史记载:新石器时代,其境内东江沿岸已有原始人群聚居。公元前20世纪的夏代,东莞属南交址。春秋战国时,东莞属"百粤地"。公元前214年,秦始皇统一中国,东莞属南海郡番禺县地。东汉顺帝时,分番禺立增城,东莞属增城。公元222-228年中,分增城立东官郡。进入晋代,废东官郡,东莞分属番禺、增城。
东晋咸和六年(公元331年),东莞立县,名为宝安。唐肃宗至德二年(757年)改名为东莞。以东莞作县名由此始,相传因境内盛产水草(莞草)而得名。 150多年前,林则徐在东莞虎门销烟。抗日战争时期,这里是东江人民抗日根据地。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光荣的革命传统,使东莞成为南粤历史文化名城。
发展 近年来,连续五次被评为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市(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),连续五次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,还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市、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、全国禁毒先进单位、全国两基教育先进市、中国优秀旅游城市、国家篮球城市、全国体育先进市、国家卫生城市、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、广东省文明城市、广东省教育强市。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也已通过验收。 文化特色 民间文化艺术: 东莞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,以广州方言演唱的粤曲、粤剧在东莞有悠久历史,它是本土民间音乐吸融中原文化,并借鉴西方演奏技巧的产物,现为当地民间流传最广的地方音乐和戏剧,东莞素有粤曲、粤剧之乡的美誉。 东莞的绘画,受岭南画派先驱居巢和居廉的影响,注重写生,吸收西方素描运用色彩的技法,为岭南画派的奇葩。 东莞每年十分隆重地举行端午龙舟竞渡、醒狮艺术、麒麟艺术、荔枝节、中秋灯会、重阳登高、花市、花街等活动。 教育:全市拥有各类学校574所,其中普通高等学校4所,电视大学1所,普通中学134所,中专、中师、技校及职业中学21所,小学414所,另有幼儿园511所,各类学校(含幼儿园)专任教师3.7万人,基本建立起从幼儿学前教育、基础教育、职业教育、高等教育到成人终身教育的比较完整协调的教育体系。在1995年,全市已普及了高中教育。 2005年本市户籍适龄少年入学率为98.4%,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4.1%,升入各类高中阶段学校就读的学生有28753人,普通高中在校生与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的比例为6∶4;成人教育持续发展,全年培训量达50.40万人次。成人高考报名人数为22442人,实考21004人,录取19014人,比上年增加1364人,考生录取率为90.5%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考总人数为57515人次,报考人数在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中名列第三。 科技:2005年引进各类人才11.67万人,新增高级人才2875人,新增高级职称或硕士以上学历的3400人,本科学历3.6万人。目前全市人才总量达到83.9万人,其中高级职称10064人,中级职称105725人,初级职称142442人。另外,聘用院士7名。 文化:东莞市有东莞电视台、东莞人民广播电台以及东莞日报等媒体,各镇有电视站、文化站。全市有村镇文化中心80个、图书馆(室)473个,文化广场447个、博物馆16个,公共文化设施占地面积近1000万平方米。 东莞是全国有名的篮球城市、游泳之城、举重之城。 卫生:全市现有医院53家,卫生技术人员13053人。东莞体育健儿破世界纪录86次,破亚洲纪录40次,破全国纪录165次,获国际比赛金牌235枚,全国比赛金牌519枚。 重要历史 1、林则徐在东莞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前,林则徐了解到,过去用火焚烧,油渗入土中,一些人就将这些土挖去,熬炼成烟膏.因此他派人在虎门海滩挖出长宽各15丈的2个大池,灌入海水,然后把投入池内,泡透后放石灰.再打开涵闸让末泄入茫茫大海。
2.东莞历史最悠久的建筑是什么
三国时期,吴国黄武元年(222年)孙权称王,设置司盐都尉于东官场,天监六年(507年)改东官郡为东莞郡。东莞始成。现在,言莞,即指东莞或莞城。
公元757年,莞城成为东莞县治,至今已有1250年悠久的历史,莞城自古以来就是个商贾云集、物流畅旺的地方,作为东莞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的中心,莞城是东莞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。
千年街市独展魅力
曾经繁华一时的市桥路和西正路,一砖一瓦都记载了莞城时代变迁的烙印,其深厚的历史底蕴,蕴藏着一幅幅温馨的生活图景,折射出莞城从封建时代到今天千百年来的商贸脉络。
说到市桥路和西正路,不能不提到东莞城区内历史最悠久、名字最古老、营商最久远的两条马路,也称“千年街市”。自唐代至德二年(757年)东莞县治迁到当时的“到涌”,就逐渐形成了市桥路和西正路,它们原来的名字分别叫“彭屋大街”和“西门正街”。
市桥路和西正路既是莞城城区内最古老的商业步行街,又是最悠久的商业中心。遥想当年,桥上两边街市熙熙攘攘,桥下河水清流淌涌,船只往来络绎不绝,构成一幅和谐、美丽的动人画面。特别是每年春风拂面、春雨连绵、春水上涨的时候,在市桥河上,波澜汹涌之声可听,船夫桨橹之声可闻,楼悬荇藻之景可见,一派春江水涨的美好景象。
现在,这两条古老街市经过千年的风风雨雨,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住人口的增多,已经是春色满街关不住了,随着街市的扩建,经过改造后的市桥路和西正路,面貌焕然一新,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古老街市成为最亮丽、最兴旺、最具规模的现代街市,呈现出“桥头趁市人如雨”的繁华景象。它们的变迁见证着莞城商业贸易活动的发展历史,也见证着莞城的沧海桑田。
文物胜迹比比皆是
东莞的文化从东莞文物胜迹也可见一斑,自1960年以来至1990年,在东莞境内发现贝丘和山冈遗址共22处。其中在莞城附近的有蚝岗贝丘遗址,有始建于南汉大宝五年(962年)的资福寺,建于梁武帝时道家山上的上清观、还有建于清雍正十二年(1734年)在莞城内东正街的清代宝安书院。出土的古墓有汉墓、晋唐墓、宋元墓、明清墓等,这些古墓葬反映了东莞历史的悠久。
古建筑也有不少,如南汉镇象塔,清白云石舍利佛塔以及黄旗观音庙。
其中具有600多年历史的莞城西城楼,位于莞城西正路口,建于明洪武十七年(1384年),经过几百年的风雨洗礼,经多次维修,依然屹立不倒,保存完好,成为莞城的标志性历史建筑。
3.从春节看东莞的变迁从史料来看 早在1600年前,深圳地区就曾有过移民浪潮,内地人曾为开发新安立下了汗马功劳。
在东官郡所辖六县中,第一个就是宝安县,县治与郡治同在一处,系江海交通要冲,海防军事重镇。新安故城开创了深圳城市发展的源头,成为深圳地区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生活的中心。
历史的变迁经常表现在“分久必合,合久必分”。新安故城的发展变化也是如此。
梁天监六年(507年),东官郡改为东莞郡,陈将郡治移至增城。唐肃宗至德二年(757年),将宝安县名改为东莞,县治从南头移到今天的东莞市。
到了五代,宋、元以后,深圳在行政方面的隶属关系都发生过一些变化。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南头城,即明城洪武二十七年(1394年),广州左卫千户崔皓在原旧城址上修建的“东莞守御千户所城”。
明万历元年(1573年)从东莞县又分设新安县,以该所城为县城。/据近几年的考古发现,深圳迄今已有6000年的历史。
据有关地下考古挖掘和地面古代遗址的资料表明,深圳的历史源远流长。在大黄沙、大梅沙沙丘遗址发现的陶器、石器显示,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,就有人类生息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。
创造了深圳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。目前已查明,深圳有文化遗址103处,古墓葬234处,古建筑和历史纪念建筑68处,近现代史迹和革命纪念建筑处,旧海关税 站和界碑等有12处。
经过筛选,市 *** 已分3批公布了36处文物保护单位。其中的大鹏城和“中英街”界碑于1989年被省 *** 确认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4.求一段东莞的历史,可以写历史论文的,简短一点,谢谢东莞是广东历史文化名城。
距今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建郡,是岭南文明的重要发源地、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地。民族英雄袁崇焕、抗日名将蒋光鼐、著名画家邓白、举重冠军陈镜开等都是东莞籍人,著名的岭南画派也发端于东莞可园。
东莞1985年撤县建市,1988年升格为地级市,现辖28个镇、4个街道办事处,386个村委会、205个居委会。全市总面积2465平方公里,截至2008年底,常住人口694.98万人,其中本地户籍人口174.87万人,外来常住人口520.11万人。
截至2009年,另有海外华侨近30万人、港澳同胞超过85万人,是著名的侨乡。 东莞历史源远流长。
史载:新石器时代,其境内东江沿岸已有原始人群聚居。公元前辈20世纪的夏代,东莞属南交地。
春秋战国时,东莞属"百粤地"。公元前214年,秦始皇统一中国,东莞属南海郡番禺县地。
东汉顺帝时,分番禺立增城,东莞属增城。公元222-228年中,分增城立东官郡。
入晋,废东官郡,东莞分属番禺、增城。东晋咸和六年(公元331年),东莞立县,初名宝安。
唐肃宗至德二年(757年)更名东莞,县治置于涌(今莞城)。以东莞作县名由此始,相传因境内盛产水草(莞草)而得名。
东莞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。160多年前,林则徐在东莞虎门销烟,写下中国近代史的光辉篇章。
抗战时期,东莞是东江纵队的抗日根据地之一。民国期间,先后隶广东省粤海道、粤中行政区、第一行政区和第四行政区。
1949年10月17日,东莞全境解放。初期属东江行政区管辖。
1950年3月,东莞县隶珠江专区。1952年,撤销珠江专区,东莞县隶粤中行政区。
1956年2月,撤销粤中行政区,东莞县隶惠阳专区。1958年11月,东莞县曾短期隶广州市。
1959年1月,撤销惠阳专区,东莞县划归佛山专区。1963年6月,复置惠阳专区,东莞县又隶惠阳专区。
1985年9月,院批准撤销东莞县,设立东莞市(县级),仍属惠阳地区管辖。1988年1月7日,院批复将东莞市升格为地级市,直属广东省管辖。
我在东莞生活过两个月 那真的很美 很安逸。
5.东莞历史发展小作文美丽的东莞,你经过几个世纪的洗礼,即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现代化城市,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城市。
几个世纪前,在夏朝时,东莞属南交地。春秋战国时,属百越之地。公元前214年,秦始皇并岭南,东莞属南海郡番禺县地。东汉顺帝分番禺设立增城县,东莞于当时增城治下。东晋咸和六年(公元331年),东莞立县,初名宝安,隶属东官郡。唐朝至德二年(公元757年)更名东莞,县治置于涌(今莞城街道)。东莞相传因地处广州东面(今东南面)及盛产水草(莞草)而得名。南宋绍兴二十二年(1152年)分东莞的香山镇立香山县(今中山市)。明万历元年(1573年)将东莞守御千户所、编户五十六里立新安县(今深圳市宝安区),东莞地域随之缩小。清沿明制。清朝,林则徐在东莞虎门销烟。民国期间,先后隶广东省粤海道、粤中行政区、第一行政区和第四行政区。抗日战争时期,东莞是东江纵队的抗日根据地之一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东莞县属东江行政区管辖。1952年又属粤中行政区。1956年属惠阳专区,1958年11月,东莞县曾短期隶广州市。1959年1月,撤销惠阳专区,东莞县划归佛山专区。1963年6月,复置惠阳专区,东莞县又隶惠阳专区。1985年东莞县经院批准列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,1985年9月,院批准撤销东莞县,设立东莞市(县级),仍属惠阳地区管辖。1988年1月升格为地级市。
“忽如一夜春风来,千树万树梨花开”几个世纪后,东莞是广东省省辖市,是“广东四小虎”之一,号称“世界工厂”,是全国4个不设市辖区的地级市之一。东莞是广东历史文化名城,有着1700多年的郡县史,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、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,拥有独特岭南文化。是著名的华侨之乡,素有龙舟之乡、中国民间艺术之乡、举重之乡、粤剧之乡等美誉。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,东莞求生存,谋发展,一马当先,面向世界的外向型经济、活力四射的园区经济、蓬勃发展的民营经济、举足轻重的IT产业、如日方升的现代服务业齐头并进,蓬勃发展,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建设的神话!东莞农业也相对发达。农民生产的农作物以蔬菜为主。东莞制造业实力雄厚,产业体系齐全,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,制造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0%以上,形成以电子信息、电气机械、纺织服装、家具、玩具、造纸及纸制品业、食品饮料、化工等八大产业为支柱的现代化工业体系。拥有全球500强企业45家,境外上市公司800多家,投资者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,其中全球100强企业有1家,500强企业有4家,境外上市公司有8家。东莞市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,岭南古邑,名胜古迹甚多,东莞博物馆珍藏有村头遗址等新石器时代以来的出土文物。有中外闻名的林则徐销烟池、沙角炮台、威远炮台等抗英古战场遗址,有战争博物馆、海战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;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东江人民的根据地,大岭山抗日史实陈列馆和榴花抗日纪念亭。人文景观有著名古刹观音寺、金鳌洲塔和榴花塔、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可园、袁崇焕故居、黄旗古庙等。自然风景有仙鹅湖、石排燕岭、东莞植物园、清溪山水天地以及珠江口滨海秀色、稻海蕉林,荔红荷香,旗峰胜迹等。
我们深深的相信,东莞的明天会越来越好!
6.身边的历史东莞是我的家乡,作为一名东莞市民,我为东莞而感到骄傲。
历史悠久的东莞,人杰地灵,山川秀丽,民风淳朴,值得一提的,是东莞的特产水果——荔枝,传统的民风民俗,以及蓬勃发展的IT高新技术科技产业制造基地——东莞的硅谷——松山湖科技产业园。 特产水果——荔枝 从万里稻海到四季果香,从蔗林连片到菜尨纵横,从个体散养到现代化养殖场,我们看到了东莞农业的迅速发展…… 东莞土地肥沃,光、热、水丰沛,配合协调,既有利于发展粮食生产,又有利于种植经济作物,发展农业条件十分优越,素有“鱼、米、果之乡”的美称,岭南佳果荔枝、香蕉更是久负盛名。
按照东莞市的地形分布特点,可以大致区分为东南部、中南部、东北部与西部四个区域。而中南部以丘陵为主,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下,地势起伏不大,坡度较缓,土层较厚,宜于种植果树。
这里的荔枝种植历史悠久,是东莞市荔枝的重要产区,以大岭山为中心,糯米糍、桂味果质优良,饮誉国内外。这里还种植龙眼、菠萝、黄皮,是东莞重要的水果生产基地。
据说有条村叫“基岗村”。很久以前,村里有一户穷苦农家,主人叫陈大圆,妻子叫刘惠珍,小儿叫陈桂美。
一家三口,过着贫苦的日子。陈大圆经常出村替人打杂赚钱,惠珍在家除了做些家务之外,有时到地里种些蔬菜。
一日,惠珍带了六岁的桂美到地里锄草。桂美年幼,在树荫下追捉蝴蝶。
追呀,追呀,不觉追到村霸陈贵显的荔树下,蝴蝶高飞,竟飞在荔枝树上。桂美抬头一望,望见树上鲜红的荔枝,便忘记追蝴蝶而伸手在低垂的树桠上摘了两颗荔枝。
刚好陈贵显(地主)巡园路过,便大喝:“大胆,何方小盗,竟敢在光天化白日偷我荔枝!”这声音似晴天霹雳,吓得桂美惊魂失措,转身便逃。陈贵显疯也似地追上前去,一手抓住桂美的衣领,一手去夺回荔枝。
谁知桂美死死捏住荔枝不放,并且拼命哭叫:“我要荔枝!我要荔枝!”陈贵显火了,张开手掌,连向桂美打了几个耳光,然后抓住桂美的胸膛向地一推,桂美跌了个仰面朝天,随着贵显又起脚踢去。正在这时,桂美妈妈闻声赶到,见此光景,扑上去,一手抱住孩子,哭着向贵显求饶道歉:“大老爷,恕我管教孩子不严,偷摘你的荔枝,我回家一定重责他,请你息怒。”
桂美见到母亲,紧抱母怀,又惊又怕,拼命哭叫:“我要吃荔枝,我要吃荔枝!”母亲见孩子满身泥汗,又心疼又怜惜,闷闷不乐地抱他回家。 第二天,桂美因受了一场惊吓,便发高烧,终日昏迷不醒,茶饭不思,还时常叫吃荔枝。
夫妇十分忧虑,一连煎了几服汤药给他吃,但病情有增无减,日见严重。惠珍见此,心如刀割,含泪对丈夫说:“唉,孩子的病因,都是为了吃荔枝而引起的,不如你去仙村,买些荔枝回来,以息他终日思忆的心愿,病情或会好转。”
大园依了妻子,到仙村买了几颗荔枝回来,拿到儿子面前说:“美儿,你看,妈给你几颗又大又红的荔枝。” 桂美听了荔枝两个字,微微睁开双眼,见到了几颗鲜红的荔枝,笑了笑,便颤抖着手,接过了荔枝,轻轻放在胸前。
突然两眼一黑,小手一垂,头一歪,凄惨地离开了人世。大园夫妇忍着悲痛,将孩子埋葬在后山的一个土丘里,并将那几颗荔枝也放在坟里。
第二年的清明节,孩子的墓前长出几珠荔枝苗。大园很爱惜,小心地把荔枝苗挖起,栽种在孩子的坟墓前左右,并给浇水施肥。
十年后,荔枝长大了,此地竟成了一个翠绿茂盛的小荔园。荔树开花,结出了红红的荔枝果。
这荔枝不但特别清甜,且又爽口。 为纪念儿子,大园把小荔园改名为桂美园。
自此有桂美荔枝问世。至于后来人们把桂美写成了桂味,可能是因为地方方言的“美”与“味”的读音相近演变而成。
我的外婆是大岭山人,她有一片荔枝林,每到6、7月份荔枝成熟的时候,我便与亲朋好友一起爬到树上摘荔枝吃。剥开荔枝身上的红皮,便可以看见晶莹的果肉,一口咬下去,一阵甘甜划过心底,吐出果壳后,便吃完果肉。
啊!美味极了! 传统的民风民俗 中华五千多年的历史,就像一个巨大的历史文化宝库,蕴含着充满智慧的一个个文化结晶。 东莞有许多丰富多彩的文化及传统习俗,如:东坑的“卖身节”、桥头的“荷花节”、石龙的“龙舟节”、黄江的“艺术节”等,吸引着不少游客前来观赏。
最有名的是东坑的“卖身节”。据《东坑镇记》记载,东坑的“卖身节”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该镇塘唇村出现的“卖身”现象(即出卖劳动力)。
当时,一些没有自家田地的青壮年,在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纷纷到街边,头戴斗笠,身披粗布巾,以示“卖身”,等着财主前来雇请。有田地的财主也在这一天来塘唇村,挑选卖身的青壮年,一雇就是一年。
接着,这快人杰地灵的宝地于是传出了很多《遇仙记》。传说有天上的神仙在“卖身节”这一天下凡到东坑来普济众生,到东坑观看“卖身”,并行善事、普救众生云云。
比如,《曲磨臂》、《直鱼钩》、《金色的锄头》、《‘东仔’故事》、《糖不甩》、《连天阴天、天必半晴》。神乎其神,真有仙人下凡相助的事。
于是,“卖身节”便越传越开,越传越神奇。于是乎,“二月初二”这一天,小河岸边、木桥两侧,真是人山。
7.东莞饮食文化由古至今的变化东莞饮食文化
广东人喜欢吃,东莞人更喜欢吃,不说别的,单论数量,东莞大大小小的餐馆饭店就超过10000家,对于一个面积不足2500平方公里的市来说,这个数量相当惊人。
东莞美食历史悠长
要谈东莞的饮食,还要先从东莞的历史谈起。东莞立县始于东晋,然而东莞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夏代。而东莞饮食的源头,最早是从秦始皇的时候开始的。东莞市花园粥城的总经理黎平告诉记者,秦代的时候,东莞属于“百粤之地”,秦始皇灭六国之后派兵征伐百粤,后来一部分将士就在当地留了下来,带来了中原文化,也带来了中原的美食,这些美食直到今天仍然流传下来。
比如说东莞著名的小吃“麻葛”,就是秦朝时候的食品,东莞著名的史学家容嫒(容庚之妹)还对此做过考证。而“麻葛”的写法也是容嫒给定的,因为麻葛是东莞话,“葛”是一段一段的意思,以前有音无字,直到容嫒为其定名。
还有一道东莞著名的本土菜“洗沙鱼丸”,也是缘自秦始皇。传说秦始皇爱吃鱼,有怕人暗害他,因为战国的时候专诸刺王僚的时候,就是把匕首藏到烤鱼的肚子里最后成功的。于是就产生了鱼丸这道菜,把鱼肉做成丸子,就不会再藏什么东西了,而且没有刺,吃起来也方便。
此后在五胡乱华、安史之乱、宋金对峙等多个时代,都有大批的中原人南迁,带来了当地的饮食文化,东莞的饮食于是不断地融汇中原文化,并与本土地物产、风俗结合,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。
“鱼米之乡”美食多
除了历史的元素,地理对东莞饮食的形成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东莞以前是以农业为主的县,是著名的“鱼米之乡”,而饮食自然跟“鱼”和“米”有重要的关系。实际上,正是这一物产基础,造就了东莞本土饮食的两大类型--小吃和小炒。
小吃主要指东莞饮食中的糕点类。东莞的小吃源远流长,品种多达200多个,十分丰富。东莞小吃主要是农家自己制作的,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做。小吃的原料主要是米,具体又分糯米和粳米两种。每到秋天收割完毕,农家就会把米做成各种各样的糕点。大部分的小吃是把米磨成粉,然后再制作,也有直接用米制作的,而磨粉是小孩子很愿意做的工作。制作出来的小吃由于水分少,可以放一冬天,直到第二年清明,这样在冬天就不愁没的吃了,而且逢年过节,小吃也是很好的招待食品,比如麻葛、眉豆糕、油角、糖环等,非常受人欢迎。
小炒则是指东莞饮食中的菜类。应该说,这一部分更能体现东莞饮食的特色。作为粤菜的一支,东莞的菜肴有其非常独特的地方。由于东莞以前以农业为主,所以东莞的菜式具有浓厚的农家风味。相对而言,东莞的菜肴不如普通粤菜那么清淡,味道略重,而且肉类在其中占了很大的比例,比如白沙油鸭、虎门膏蟹、冼沙鱼丸、道滘肉丸、石排煮大鱼、厚街腊肠、塘厦禄鹅、烘梅生滚骨等等,都是以肉类为主的菜肴。这主要是与东莞的物产丰富有关,同时不高的生活水平也使这些大鱼大肉更容易成为人们中意的菜。在做法上,东莞的菜肴更讲究工夫,步骤倒不是很复杂,但吃起来很爽。
地方美食唱主角
东莞虽然地方不大,但地形和文化却比较多样,因而饮食也十分多样。所以说饮食风格的多样性是东莞美食不得不提的一大特点。大致说起来,东莞的饮食大致分为西部的水乡片和东部的山区片两大片。而每一片中,不同的镇又有不同的特点。
水乡片由于沟叉纵横,水产丰富,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,因此饮食也以鱼虾为特色,比如洪梅芋合干拗蚬肉、石排煮大鱼、虎门蜜汁烤鳗鱼等。而水乡片内的各镇,风格又不相同,道滘、洪梅等镇以淡水为主的地区与白沙、虎门等靠海的地区,饮食区别不小,比如虎门的膏蟹、麻虾,就是其它地方没有的。
山乡片由于地处山区,美食多以家禽、家畜为特色。另外,由于山乡片靠近惠州等地区,受客家文化影响比较深,塘厦、凤岗等镇的客家人占了相当大的比例,因此饮食文化受客家文化影响很大,口味偏重偏咸。比如客家红烧肉、塘厦豉油皇肚尖、凤岗客家狗肉、清溪过年鹅等菜肴都是山区片的代表菜肴。
名菜名点惹馋涎
东莞的本土美食品种繁多,而目前真正能够做出东莞本土菜的餐馆并不多。在各镇区,对东莞风味保持的稍微多些,城区范围内想吃到纯正的东莞菜地方不多。最有名的当属花园粥城,这家企业本来就以东莞饮食为特色,在万江永泰店又专门推出“莞乡菜”系列,大受东莞人欢迎
南国四处荔枝飘香,眼下正逢增城荔枝次第熟落,饱满荔果似丹裹玉,肤如丝绢般柔滑,红云增江吞肚,齿颊留芳。几多荔枝红,几多佳话传。今天运送荔枝一日千里不在话下,即便内地也可以品尝到昨日下树的新果。但在过去舟载马送的年代,要品尝娇嫩的丹果,连也皱眉头,千余年前的唐玄宗为博杨家妃子一笑,命红尘飞骑马不停蹄地从岭南运送新荔到北国长安。东坡在罗浮山下饱尝荔枝后,吟诗愿作岭南人。而嘉庆时的贡生黄乔松也留下了歌咏增城荔枝“博得亭园三万树,人间不羡富平侯”的诗篇。增城荔枝种类繁多,每种荔枝的名字都有它的来历。
增城挂绿
挂绿是荔枝中的珍稀品种。明末清初屈大均《荔枝诗》咏到:“端阳是处子离离,火齐如山入市时。一树增城名挂绿,冰融雪沃少人知。”清诗人李凤修咏道:“南州荔枝无处无,增城挂绿贵如珠。兼金欲购不易得,五月尚未登盘盂。”足见其珍贵程度,被称为“荔枝之王”。很久以来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动人传说:相传八仙中的何仙姑是增城小楼桂村人。何仙姑15岁时得仙人点化,食凤凰山云母片学会飞身法术。18岁时因父母将她许婚别人,何仙姑不同意,在婚礼前夕乘人不觉,飞身至罗浮山得道成仙。后因不忘家乡令人陶醉的荔枝佳果,常常回乡漫步荔枝园中。一天,何仙姑留恋西园荔枝美景,坐在树枝上编织腰带,离开时把一条绿色丝线遗留树上,绿丝飘绕在荔枝果上,于是荔枝果上都有一道绿线,人们就给它取名“挂绿”,可见“挂绿”之神奇和名贵,带有不凡的“仙气”。
桂味荔枝
桂味是增城荔枝主要优良品种之一,栽培历史悠久,分布最广,全市均有栽种。桂味荔枝清甜可口,爽脆有香味,品质极佳,有果皮鲜红的“全红”桂味和果肩上有墨绿色块的“鸭头绿”桂味两个品种,品质以后者为上乘。传说很久以前,在增城仙村的基岗村住着一户贫苦人家。女儿名叫桂美,非常有孝道。某天,因无钱给双亲抓药治病,一时悲从心来,跑到后山的酸荔枝树下哭诉起来。仙人葛洪听到了,就对她说:“我可以帮你忙,但你要把你的眼睛给我,行吗?”桂美听后马上答应。葛洪被她的孝心所感动,于是就点化酸荔枝,结出清甜可口的果实让桂美到圩集上卖,以筹钱给双亲治病,并把桂美收为徒弟。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桂美的孝道,便把这种荔枝称为“桂美”(桂味)。
妃子笑荔枝
妃子笑是一种主要的早熟优良品种,是增城荔枝主要品种之一,种植分布很主广,具有果大肉厚,色泽鲜艳,核小爽甜,品味优良的特点。晚唐著名诗人杜牧《过华清宫三绝》诗云:“长安回望绣成堆,山顶千门次第开。一骑红尘妃子笑,无人知是荔枝来。”传说当年唐明皇为搏杨贵妃红颜一笑,不惜劳师动众,千里快骑从岭南运送荔枝到长安,所送的荔枝被称为“妃子笑”,因而有此一品。
尚书怀荔枝
尚书怀又称“怀枝”、“槐枝”和“淮枝”,是增城乃至全省的主要荔枝品种之一,品种迟熟,品质较好,座果率高,丰产、稳产。传说当年湛若水(甘泉)先生在福建枫亭授学时,学生奉上当地荔枝给他品尝,湛若水尝后觉得荔枝的味道与家乡的有所不同,便将果核藏于袖中,怀核回到家乡种植成“尚书怀”荔枝。清宣编印县志记载:“湛文简公从凤亭怀核归,所谓尚书怀者也。”